•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陕西:对学术不端实行“一票否决”

2017-12-12   来源:光明网   作者:莫洁

  近日,陕西省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品德有问题的实行“零容忍”,对学术造假实行“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在今年早些时候,河北、宁夏等地已先后亮明了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的鲜明态度。


对学术造假要有反腐败的“狠劲”

  学术造假,似乎是舆论场中的“常青”话题。每次相关的案例和消息,都能引发不小的舆论波澜,但遗憾的是,舆论场中的愤懑也好、反思也罢,并没能显著反作用于现实社会情境,根除或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在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中国科学主席韩启德的一个问句道出了不少人的困惑:“学术不端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人人喊打的同时,老鼠还是很猖獗地活着,甚至还有人一边喊打,一边还做老鼠,为什么?”


  为什么?在持久的社会讨论中,对该问题的剖析和探讨早已完成了从个体到集体,从品德到机制的观照。在“帽子、票子、位子”等现实的利益面前,一些人自动弃守学术底线,违背科研诚信要求,不断拉低学术下限,简单粗暴者直接高比例剽窃抄袭、大篇幅复制粘贴;乔装伪饰者则“动点心思”伪造数据、实验造假。固然,没有市场就没有虚假学术寄生的土壤,没有整体浮躁的学术风气和失范的学术环境,也不太可能放任并造成学术污染的明流暗流涌动。论文独大的科研评价体系及相关机制问题确实值得关注并亟需改革,但也要避免归因中体制问题的“万能主义”,惩罚的板子不能也不应该轻轻放过那些学术造假者。


  对学术造假“零容忍”,首先就要让罔顾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者有痛感。惩罚大棒对造假者“高举轻放”一直以来广遭诟病。剽窃丑闻一出,至多也就是通报批评,点到为止,“位子和帽子”则丝毫不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一些人继续铤而走险、顶风作案。而作假单位,出于各种利益考虑,也多是沿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惯性逻辑,甚至出现过对举报者进行劝阻的“怪事”,“捂盖子、护犊子”的作派下,公平公正透明成为奢侈品,公众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任桥梁一旦出现罅隙,形成对造假者和潜在造假者的震慑谈何容易?实现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目标,更是道阻且长。


  也因此,此次陕西等地出台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被寄予真查真罚的期待,希望通过毫不手软的惩处,让学术领域的“乱伸手”有所顾忌,打破了不少学术圈内心照不宣的所谓“潜规则”和“约定俗成”。也唯有唤醒置身其中者的敏感神经,才能让事情从根本上有所改观。其实,“零容忍”“一票否决”“黑名单”等并不是什么新鲜经验,在过往的社会讨论中早有充分的论述,但“听到”和“做到”中间差了不止一个“走心”的距离,如何围绕“一票否决”构建相关的配套制度和办法,如何规范从监督到处理的操作及流程等等,“落地”的姿势和成效是对相关治理者的一个考验。


  今年4月,107篇中国医学论文被《肿瘤生物学》期刊一次性撤回,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全社会痛心之下,倒也形成了抵制学术不端、捍卫科学生命的行动共识,科技部明确表态会进一步提出“改革的硬招实招”,“从根本上铲除论文造假的土壤”。凝聚起来的珍贵共识不应被迟滞的改革所消解,同反腐败一样,反学术造假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同样需要拿出反腐败的决心与信心,行动力与执行力。


  责任编辑:宫在芹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今日专家

姚义清,1986年生,陕西省富平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亮点论文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为创新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明确了方向,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必然选择。基于2012、201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数...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