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来自于《洁净煤技术》常规栏目“2060碳中和”。
专题来自于《煤炭学报》2021年至今发表的碳中和相关的7篇研究成果。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规划》对我国氢能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积极部署,首次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规划》也提出,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管理规范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专题整理了2021年至今高被引氢能相关研究成果。
专刊共收录研究进展总结和研究成果21篇,内容包括碳一化学利用技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煤制新型化学品技术、CO2捕获与利用技术、煤炭制氢技术、煤气化燃料电池技术、煤制炭材料技术、煤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能源洁净高效利用技术等。本期客座主编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王永刚教授和太原理工大学李忠教授。
专题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2021年第6期,包含5篇研究成果。
煤矿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开展煤矿区碳排放量系统评价和减排路径的综合分析、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我国“双碳”愿景的具体行动。近几年,相关技术专家及其团队开展系列研究,《煤田地质与勘探》遴选典型成果,以期促进同行交流。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加剧在全球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巴黎协定》签署之后各国纷纷制定碳中和实施路线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为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涌教授指导推进下,本刊特组织“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专题,邀请业界的数位院士专家从能源发展战略、能源变革、数字化技术、循环经济、能源转型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等方面探讨如何助推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转型的达成。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能源行业实现碳中和转型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以确保能源结构更加清洁化和可更新,以及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为我国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专题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9期。专题共包含6篇文章,分别为:
(1)苏建,梁英波,丁麟等: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2)黄震,谢晓敏: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
(3)陈晓红,胡东滨,曹文治等:数字技术助推我国能源行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路径探析
(4)魏文栋,陈竹君,耿涌等:循环经济助推碳中和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5)张鸿宇,黄晓丹,张达等:加速能源转型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6)魏凤,任小波,高林等:碳中和目标下美国氢能战略转型及特征分析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M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蠡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不同组分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