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炭资源富集区煤-水协调共采影响因素研究
  • 31
  • 0
  • 作者

    王震宇刘晓民刘廷玺王文娟杨耀天王文光

  • 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黄河流域内蒙段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金华源环境资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

  • 摘要

    采煤活动下毛乌素沙地生态脆弱特征进一步凸显,亟待破解区域煤炭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间的矛盾,构建矿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以神东煤炭基地呼吉尔特矿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绿色开采理念,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采煤过程对水资源影响的阶段性特征并对其进行阐述。立足于煤炭资源富集区煤-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水文地质、自然资源、采动影响、生态环境、煤矿灾害、社会经济6个方面,提取了关键影响因子23个,构建煤炭资源富集区煤-水协调共采影响指标体系。基于成锥规则优化的尖锥网络分析法,提出了“多锥共底”模型,以各因子间影响关系确定锥顶、锥底及共用锥底元素并构建“多锥共底”分析结构,从而探讨相关因子间的作用程度及反馈关系,同时对网络分析法、尖锥网络分析法等3种方法所得权重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动影响系统权重占比最高,煤矿灾害系统次之,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资源系统、地质系统权重占比依次降低;在多种因子共同作用下,矿井涌水量、矿井水利用率权重相对较大,研究认为应当重点围绕矿井水来源、产生、利用三个过程来实现煤炭资源富集区煤-水协调绿色高质量发展,统筹生态环境健康、矿井安全生产两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煤炭资源要素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从而推动区域煤-水双资源绿色高质量发展,而本文的分析研究旨在为毛乌素沙地煤炭富集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探寻一种新路径,对煤炭富集区域煤-水综合效益的协同提高提供借鉴与参考。

  • 关键词

    深埋煤层矿区煤-水协调共采生命周期尖锥网络分析法“多锥共底”模型

  • 文章目录

    0引 言
    1研究区概况
    2影响因素分析
    2.1采煤驱动地下水状态演变规律
    2.2采区地下水位监测实验
    2.3影响因子分析
    3因子影响程度确定
    3.1“多锥共底”模型
    3.2系统结构分析
    3.3权重计算方法结果比对
    4.结论与讨论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