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智能矿山》关于征集“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卓越团队、卓越人物”的通知
    附件:【征集】关于征集2024年度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卓越团队、卓越人物的通知.pdf 【申报表】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申报表 【申报表】2024
    2024-09-13
    了解更多>>
  • 煤可可的科普之旅 | 3分钟带你了解如何让光伏电站清洗更简单!
    由中国煤科重庆设计院与中大智洁联合研发的光伏玻璃专用长效自清洁防尘增透耐磨纳米防护涂层,采用最新纳米二氧化硅分形组合技术,具有超强的耐候性和耐磨性,可以有效抑制基
    2024-09-13
    了解更多>>
  • 固废基注浆材料性能及灭火机制研究 宋慧平山西大学 教授
    洁净煤“碳”索(十三)——首届“煤-电-化领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学术沙龙将于2024年8月27—28日在山西长治召开。会议以“探索废弃物低碳利用新路径,构建资源循环新质生
    2024-09-13
    了解更多>>
  • 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与项目进展
    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在气候危机、能源危机背景下,发展甲醇经济利于实现化工、能源和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系统地介绍了两步法、一步法CO2加氢制甲醇工艺路线,分析、归纳和梳理了铜基、铟基、固溶体与贵金属催化剂性能表现。由数据可知4类催化剂反应条件集中分布在200~300℃,1.5~5.0MPa。铜基催化剂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的催化剂,其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中位数分别为13.6和69.2。与铜基催化剂相比,铟基催化剂和固溶体催化剂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与铜基催化相当,但稳定性更优。而贵金属催化剂CO2转化率(最佳值66,最小值0.6)和甲醇选择性(最佳值100,最小值11)极值差别大且少见稳定性相关的数据。固溶体催化剂在工业条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可能成为未来规模化应用的催化剂种类之一。此外,梳理了国内和国际现有CO2加氢制甲醇的项目与技术路线。目前国内外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其中部分已建成投产,甲醇生产能力从4000t/a到200000t/a不等。目前这些项目甲醇生产碳源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源CO2捕集装置,而氢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取。碳中和目标下,CO2加氢制甲醇技术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建议从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技术研发和项目产业化应用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024-09-13
    了解更多>>
  • 砚北煤矿冲击地压风险智能判识与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云平台的应用
    随着煤炭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矿井生产强度与开采深度日益加大,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日趋频繁,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及人员生命安全。冲击地压矿井在我国辽宁、山东、陕西、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南、江苏等产煤省区均有存在,现已成为威胁我国井工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冲击地压防治方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预测预报及其监测预警尤为重要,对冲击地压地压防治工作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在防治措施制定、防冲资源配置、防治效果检验、人员安全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鉴于冲击动力灾害的复杂性,单纯依靠一种手段识别冲击危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一监测预警方法无法满足冲击动力灾害监测预警的需要。随着监控手段日益丰富、监测指标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及计算机技术的迭代更新,综合监测体系及平台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多参量综合监测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监测预警模式。多参量综合监测将岩石力学与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主要采用微震、应力、电磁辐射、地音、声发射、位移等在线联合监测系统,并配合钻屑法监测结果综合判断冲击危险性,可实现多参数信息的互补,是未来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的发展方向。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砚北煤矿(简称砚北煤矿) 早期安装有SOS 微震、ARES 地音及煤岩应力在线监测等冲击地压监测系统,但各监测系统独立运行,数据分散处理,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上缺少统一的平台监管,无法有效建立深入挖掘数据信息的综合预警体系,对于监测数据的分析仍停留在分散的单一参量上。针对矿井自身防冲监测缺陷,砚北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开展科研攻关,对各区域及局部冲击危险性监测预警手段进行归一化整合,并在2022 年8 月建成冲击地压风险智能判识与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云平台(简称综合监测预警云平台),形成了更为智能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冲击危险预警准确率。
    2024-09-13
    了解更多>>
  • 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研究
    目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设计仍以人工设计、工程类比、FLAC模型模拟为主,存在主观性强、普适性低、未充分利用煤矿支护大数据等问题,而基于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规则设定程序繁琐,工程量大,智能化程度较低。将案例推理(CBR)和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巷道支护方案设计领域,基于煤矿支护规程、支护规范及煤矿巷道地质报告等文本大数据,提出了一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方法。获取346份不同煤矿的巷道支护资料,抽取结构化数据并划分为输入、输出参数,通过常属性变量滤波和高相关性滤波方法对输入、输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CBR模型,并将抽取的结构化数据导入CBR模型,形成支护方案比选案例库,计算新的巷道支护方案与历史方案的相似度,输出相似度最高的3条历史方案进行对比,实现相似案例比选。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建立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自动生成模型,通过对比预测指标,确定采用基于LSTM模型与CBR模型结合,建立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系统。将该系统用于不连沟煤矿掘进F6226工作面辅运巷支护方案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生成方案下巷道两帮变形量和顶板最大位移均小于人工设计方案,巷道顶板及两帮完整性较好,围岩承载能力增强,支护效果明显。
    2024-09-13
    了解更多>>
  • 深部煤储层孔裂隙结构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为例
    深部煤储层孔隙–裂缝结构对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DJ57井本溪组5个煤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在煤岩煤质参数测试的基础上,采用气体吸附法、高压压汞法和微米CT扫描等测试手段,对深部煤储层中的纳米级孔隙−微米级裂缝进行多尺度定量表征,综合评价不同尺度的孔裂隙结构特征。再结合渗透率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了微观孔裂隙对深部煤储层中煤层气的赋存和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种孔隙表征方法对深部煤储层孔裂隙进行多尺度定量表征,其孔裂隙体积分布类型主要以“U”型为主,呈现出微孔与微裂缝并存双峰态,主要集中在0.3~1.5 nm和>100 μm的范围内。其中,微孔(<2 nm)、介孔(2~50 nm)、宏孔(50 nm~10 μm)和微裂缝(>10 μm)体积平均分别占总孔裂隙体积的80.18%,6.70%,1.65%和11.47%。随着微孔发育而吸附气量呈增大的趋势,微孔可以提供大量吸附点位,为深部煤层气的吸附和赋存提供场所。随着微裂缝发育而游离气量呈增大的趋势,微裂缝可以提供大量储集空间,为深部煤层气的富集提供空间条件。此外,微裂缝在三维空间中相互连通,形成网状结构,连通性强。随着微裂缝越发育,煤储层渗透率越大,微裂缝增强了煤层气的渗流能力。纳米级孔隙和微米级裂隙发育特征分别控制着深部煤层气吸附能力和开发潜力。
    2024-09-13
    了解更多>>
  • 中国煤科召开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
    9月5日,中国煤科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在太原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国务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文件要求,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深化国
    2024-09-12
    了解更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