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资源化利用技术

来源:能源环境保护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源化利用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使资源与能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的产量,使废物中有用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与综合利用,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能源环境保护》编辑部整理了2023年已发表的19篇关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论文作为虚拟专题,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行业视野

环境保护

类别

85个

关键词

88位

专家

19篇

论文

3292IP

点击量

2099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温汉泉, 俞汉青

    摘要:自沼气发现以来,有机物厌氧消化生产生物天然气由于其污染治理和能源回收的功能开拓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领域。 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过程的实现和发展依赖于工艺技术和基础理论的进步。 本文从技术形式和理论出发,介绍有机废弃物厌氧消化生产生物天然气技术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首先介绍了当前主流厌氧消化技术,总结其设计和构型,阐述内在改进和变革思维:泥水分离的实现区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厌氧消化技术,而颗粒污泥的出现则发展了第三代厌氧消化技术。 其次总结了现代厌氧消化技术理论和其对厌氧消化技术的推动作用,介绍一些加强厌氧消化策略:厌氧消化理论细化和种间电子传递的发现直接改变厌氧消化设计理念和运行形式。随后描述一些对厌氧消化具有强烈推动作用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机器学习有助于了解厌氧消化这一复杂黑箱,而合成生物学更将从概念上重新定义厌氧消化。 最后对未来厌氧消化技术进行了展望:厌氧消化的发展将趋向于高效化、智能化、定制化,未来更将成为一个绿色平台,实现能源和物质的社会循环。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1期
    316
    250
  • 作者(Author): 冯雷雨, 张旭坤, 陈蓓蓓, 罗振宁, 苏瑜, 徐斌

    摘要:清淤底泥、芦苇秸秆以及藻类物质是水源地水库生态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三类废弃物,对其进行高效资源化处理处置是水库实现生态循环的重要保证,对提升水库水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综述了清淤底泥在农田、林地、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土地利用和制作建筑材料、填方材料等方面进行建材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现状,总结了芦苇秸秆在农业、养殖业、能源、工业原料等方向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及打捞蓝藻在厌氧消化、有用物质提取、饲料应用、好氧堆肥等资源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上述资源化技术在水源地水库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应用的适用性,指出土地利用是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最佳方式,好氧堆肥是芦苇秸秆和蓝藻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处置的主流技术;最后针对水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1期
    197
    70
  • 作者(Author): 陈冠益, 陈欣, 颜蓓蓓, 李健, 陶俊宇, 孙昱楠, 周生权

    摘要:生活垃圾的清洁处理关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填埋、焚烧、热解、气化、水热、(好氧)堆肥、(厌氧)消化/ 发酵等。 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以及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生活垃圾的环境污染属性与能量迁移转化高度相关,因此生活垃圾能源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备受关注。 在双碳目标下,生活垃圾能源化技术应倡导绿色、环保、低碳。 既要实现生活垃圾的高效利用,又要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引导创新绿色技术。本文简述了生活垃圾能源化技术分类及特征,以及主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能源化技术的低碳环保化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垃圾分类、人工智能技术、绿氢技术对生活垃圾能源化处理与绿色低碳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能源转化与减污降碳的角度展开分析,为生活垃圾能源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1期
    312
    265
  • 作者(Author): 张志明, 桂联政, 廖达琛, 孙科, 梁莎, 段华波, 杨家宽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需求量巨大,燃煤发电承担着主体作用。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主要副产物,年产量 6 亿吨以上,综合利用率约为 80%。 未被利用的粉煤灰大多采取堆存的处理方式,不仅侵占土地,更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推进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粉煤灰主要由未燃尽的碳粒、漂珠、磁珠、沉珠及尾灰组成,各组分间性质有所差异,整体资源化利用存在产品质量不高、应用范围较局限、难以实现高值化利用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提出粉煤灰不同组分分选后再利用模式,对粉煤灰各组分的分选方法进行了总结,依据各组分间性质的差异,对各组分在吸附剂功能材料、建筑材料、隔热材料等领域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粉煤灰各组分实现高值化利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减少粉煤灰堆存量,提高粉煤灰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4期
    219
    80
  • 作者(Author): 吴长亮, 王文龙, 王旭江, 李敬伟

    摘要:煤矸石作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废,目前累积堆存量超过 70 亿 t。 煤矸石的堆存和排放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空气和水体,造成极大的生态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煤矸石综合利用具有利用率偏低、产品单一,性能差,且大规模与高附加值难兼容等特点,现有煤矸石无害化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规模和能力明显不能满足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双碳” 目标下对碳减排的现实要求。 为推动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本文阐述了煤矸石的成分与理化特性,从煤矸石制水泥、混凝土骨料和墙体材料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煤矸石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应用现状,其次从重金属浸出、粉尘及气体污染分析了煤矸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矸石协同互补及两级迭代利用的创新策略及一些建议和展望。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1期
    275
    305
  • 作者(Author): 黄开龙, 杨庆, 潘赫男, 左怡琳, 许柯, 张徐祥

    摘要:脱硫废水低碳资源化利用是推动燃煤电力行业废水零排放、实现经济收益与环境保护相向而行的关键。 本文在分析脱硫废水水质特征的基础上,概述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资源化利用模式与技术的发展进程,系统阐述了脱硫废水资源化技术类别、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及适用性,评估了典型应用案例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性,并展望了脱硫废水资源化利用方向。 脱硫废水资源化技术经历了高盐水资源化、低盐水资源化以及分质资源化 3 个阶段,现行分质资源化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沉淀分质、膜分质和热蒸发分质;相对而言,膜分质技术的水质适应性更强,资源化产品更丰富,能耗药耗更低,是脱硫废水低碳资源化的有效手段;基于膜分质资源化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具有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其中纳滤与离子交换电渗析耦合的膜分质资源化技术,在减少预处理药剂与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选择性" 离子交换膜" 是脱硫废水低碳资源化与零排放的瓶颈,开发低成本、高效率、耐污染的膜材料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1期
    291
    162
  • 作者(Author): 骆希, 詹佳慧, 张士成

    摘要:聚烯烃塑料由于其易于加工、价格低廉、性能突出等优良的特性,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塑料。 聚烯烃塑料的主要原料是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 废弃的聚烯烃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并且会破碎成小颗粒流入湖泊、河流、海洋和土壤等带来微塑料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因此,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来讲,聚烯烃塑料的回收利用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在聚烯烃塑料回收处理的方法中,氧化降解可以有效地将大分子的聚烯烃塑料降解生成高价值的小分子化工原料,实现聚烯烃塑料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同时也为环境中已经存在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本文对聚烯烃塑料的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总结整理了近年来氧化降解相关的研究进展,分析探讨了化学氧化降解、生物氧化降解和光氧化降解三种氧化降解方法的反应过程、氧化机理和降解产物,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未来聚烯烃塑料氧化降解回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1期
    184
    137
  • 作者(Author): 赵志月, 蒋志伟, 曾永健, 严凯

    摘要: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及其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资源得到广泛关注。 农林生物质是一种低成本、易得并且分布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其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是一种可再生的潜在能源,而农林生物质热解制富酚生物油是一种有前景的高值化转化方式。 本综述首先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热解方式,然后系统介绍了木质纤维素的组成以及生物质种类对木质生物质组成的影响,并深入讨论木质纤维素各主要组分的热解机制并着重介绍制富酚生物油形成路径,以及探讨热解方式和催化剂种类(活性炭、沸石、金属氧化物等)对富酚生物油产率的影响。 最后,对木质纤维素热解制富酚生物油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热解制酚类生物油将为化石能源的替代提供一条新的路径,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免费下载
    能源环境保护
    2023年第02期
    114
    106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