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专题来自于《洁净煤技术》2024年03期,共10篇研究成果。

    类别:碳中和 , 洁净煤技术  来源:洁净煤技术
    847
    172
  • 我国在2020年提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碳中和既是一场系统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生活革命等多维度,而科技支撑是其实现的关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并显现出勃勃生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类别:碳中和 , 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
    5079
    1720
  • 我国在2020年提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碳中和既是一场系统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生活革命等多维度,而科技支撑是其实现的关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并显现出勃勃生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面临诸多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的挑战,如:地球碳循环机制、下一代气候模型、数字孪生地球、新型能源系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核算等。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界、学术界和公共管理部门就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达成的普遍共识是: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实施节能减耗,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地球碳汇能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依靠的措施各不相同,据估计,欧洲国家50%的碳减排将依靠节能实现。我国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为主体的化石能源活动,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实现碳中和最根本、最直接的路径;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节能提效、原料替代、工艺优化、循环经济、区域协同等举措,调整转变重点领域高耗能产业结构与高排放生产方式,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实现零碳排放或低碳排放,是我国实现碳中和当前最重要、最经济的路径;倡导低碳消费、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基础、最持久的动力源泉;而提升碳汇能力将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对我国碳中和路径的有益补充。这些碳中和的实施路径都是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将来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国家重大需求和任务牵引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在零碳、低碳、去碳技术及碳监测与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碳中和科技创新能力与示范应用能力。同时,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相关技术的有效性和颠覆性等方面尚面临诸多挑战,不论是零碳的新能源与智慧能源,低碳的节能提效、新工艺和循环经济,去碳的碳捕集利用封存、甲烷利用减排和生态碳汇,还是碳监测与管理等,都亟待展开深度攻关。
    为促进我国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助力突破“双碳”领域卡脖子科技问题,《煤炭学报》编辑部组织策划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题。专题自 2022 年 6 月征稿发布以来,受到了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科技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与鼎力支持,共收到来稿 108 余篇,最终录用刊登 30篇。论文内容涵盖煤炭绿色低碳开发、煤炭能源清洁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修复与碳汇、碳监测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在专题刊出之际,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评审专家认真细致的审阅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衷心感谢《煤炭学报》编辑部在专辑策划、评审与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希望该专题的出版,可为从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启迪,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为我国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贡献智慧!

    类别:碳中和 , 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
    4322
    2082
  • 专题来自于《洁净煤技术》2023年04期,共13篇研究成果。

    类别:碳中和 , 洁净煤技术  来源:洁净煤技术
    3108
    3089
  • 力争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能源生产、工业用能、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支柱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突破技术瓶颈,跨领域综合交叉,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体系。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多学科建制化优势,制定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双碳行动计划”);围绕行动计划目标,将启动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八大行动,面向“双碳”战略重大科技需求具体实施 18 项重点任务。
    “双碳行动计划”是开放性的,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和国家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
    为更系统、广泛地传播“双碳行动计划”的科学内涵与技术突破,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和科学传播局的指导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刊》围绕“双碳行动计划”策划组织了“科技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专刊,以期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参考。

    类别:高端智库 , 碳中和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3799
    3467
  • 专栏来自于《煤炭学报》2022年第11期。
    “贫油、少气、相对富煤”是我国能源结构基本特征,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是基本国情,煤将是未来清洁化石能源开发的源地。在双碳目标下,随着整个社会向可再生、可持续的低碳社会迈进,在压减煤炭能源使用的过程中,煤炭在资源、材料领域的推广发展,将同时完成能源结构减碳和化工/材料领域补齐缺口的双重作用。
    煤系沉积记录了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泥炭沼泽丰富的深时地质信息,是揭示表生生态系统演化、巨量有机碳埋存、大气O2/CO2变化和野火事件的重要载体,煤系本身包括有固态、液态、气态和分散态的多类型矿产,煤炭、煤系气、煤制油气、煤基新材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深入揭示煤系多元属性,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课题。本专栏系统讨论煤系能源低碳开发与多元转型,为煤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提供借鉴和支撑,同时推动科学研究和行业发展。

    类别:碳中和 , 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
    1532
    2980
  • 专刊为《矿业科学学报》2022年第5期。

    类别:碳中和  来源:矿业科学学报
    1834
    2754
  • 专栏来自于《能源环境保护》2022年第5期,共5篇论文。

    类别:碳中和  来源:能源环境保护
    1070
    712
  • “CO2高效捕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专题来自于《洁净煤技术》2022年第9期,共10篇研究成果。

    类别:碳中和 , 洁净煤技术  来源:洁净煤技术
    3680
    2625
  • 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党中央深思熟虑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煤是中国最主要的化石能源,生物质是唯一可再生的含碳能源,煤和生物质协同热化学转化 ( 热解、气化、燃烧等 ) 是实现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耦合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煤和生物质协同热化学转化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丰富并发展了含碳物质协同能源化利用的理论体系,为推动相关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了促进煤和生物质协同热化学转化相关的前沿研究、跨学科和原创研究的成果交流,在《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碳中和愿景下煤和生物质协同热化学转化”专刊。本专刊从 2021 年 7 月开始征稿,历时 8 个多月完成了论文的征稿和审稿,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新疆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菏泽学院等专家同仁的大力支持。共计收录了 13 篇论文,包括综述论文 2 篇、研究性论文 11 篇,涵盖了煤、生物质及其混合物 ( 共 ) 热解 / 气化反应机理、污染物排放及控制、矿物质迁移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类别:煤化工 , 碳中和  来源:燃料化学学报
    1867
    1204
今日专家

主持了山东能源、兖矿集团、中煤集团、国家能源、同煤集团下属单...

亮点论文

本论文创新点1. 从地理区域、年代、季节、水文地质类型、突水水源和矿山企业所有制等多种维度对水害事故特征进行了系统统计分析;2. 提出了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