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粉煤灰是我国当前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2015 年的排放量高达5. 7 亿t,巨量堆放的粉煤灰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粉煤灰在建筑材料生产、道路回填、农业土壤改善、复合化肥生产、污水处理、烟气脱硫、矿物提取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利用率不断增长,从2000 年的58% 提升至2015 年的70% 以上,但目前还存在综合利用率偏低、利用方式单一、精细化工利用尚不成熟,易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为系统性地报道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科研成果及技术,我刊组织开设了“粉煤灰利用技术”专题,总结和凝练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技术工程服务企业近年来在粉煤灰相关的政策研究、粉煤灰的理化性质研究、粉煤灰提取氧化物技术、粉煤灰在环保及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以期依靠科技进步,有效地促进我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在此,特别感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山西大学等单位在专题组稿、约稿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对各位作者积极为本刊撰稿表示衷心感谢。

    类别:环境保护 , 洁净煤技术  来源:《洁净煤技术》2016年第4期
    11484
    4886
  • 矿山“互联网+”技术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矿山“人、机、环”等的深度融合。随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2015年12月16-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我国掀起了“互联网+”的发展热潮。为了推动“互联网+”技术在矿山领域的综合应用,促进学术交流,我刊于2016年第7期策划了“矿山‘互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邀请行业知名专家、高级技术人才撰稿,系统报道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矿山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以及采煤机械智能化、人员定位、智能救援、瓦斯抽采监测、冲击矿压灾害监测、废弃煤矿隐蔽灾害监测、矿井通风智能调控等技术在“ 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有效促进我国矿山“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实现我国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服务。在此,特别感谢丁恩杰教授在专题组稿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对所有积极为本刊撰稿的专
    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类别:智能化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7期
    24040
    19636
  • 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人,培养院士级人才若干名、科技创新团队100个、创新创业优秀人才20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0名、青年拔尖人才500名、卓越工程师1000名,是“十三五”煤炭科技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的新目标。当前,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为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氛围,加大优秀青年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我刊在第6期组织策划出版“煤炭行业青年人才科技成果”专栏,邀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青年骨干,或在各重点学科领域取得过原创性、标志性成果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撰稿。经过严格评审,择优刊登论文29篇,报道了煤炭资源开发、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等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增进青年科技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此,对所有积极为本刊撰稿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类别:其他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6期
    28641
    21846
  • 煤层气(煤矿瓦斯)是一种赋存于煤层及煤系中的烃类气体资源,国家高度重视煤层气开发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煤层气开发利用事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煤层气产量由2005年的23亿m³增加到2015年的180亿m³,其中地面开发量由2005年的0.3亿m³增加到2015年的44亿m³,井下抽采量由2005年的23亿m³增加到2015年的136亿m³。与此同时,煤矿瓦斯事故起数由2005年的414起下降到2015年的45起,瓦斯事故死亡人数也由2005年的2171人减少到2015年的171人。为及时系统性地报道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创新性的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我刊邀请业界知名专家、高级技术人才撰稿,组织开辟了“煤层气开发钻井压裂技术”专题,总结和凝练了一系列煤层气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技术工程服务企业近年来在煤层气钻完井技术、压裂增产改造技术、排采技术等工程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以期有效地促进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在此,特别感谢张遂安教授、汤达祯教授在专题组稿、约稿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对各位作者积极为本刊撰稿表示衷心感谢。

    类别:煤层气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5期
    19671
    27643
  • 贵州煤层气开发与瓦斯治理技术专题,发表于《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2期,共17篇论文。

    类别:煤层气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2期
    15692
    14071
  • 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除煤炭资源之外,还共生或伴生了多种矿产资源,根据矿产资源特性和主要用途,可以划分为煤系能源矿产、煤系金属矿产和煤系非金属矿产三大类。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综合评价和综合勘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充实了“煤炭资源” 术语的内涵,扩展了其外延,显示了煤系综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本期前6 篇论文是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 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2014—2016 年)的阶段性成果,反映煤系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勘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更多关注。

    类别:地质 , 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2016年第2期
    8918
    3932
  • 百余年来,传统煤炭工业的眼光主要盯在煤层或煤炭这一固态能源矿产。煤层气规模性开发与煤矿瓦斯高效抽采,扩展了煤炭工业界的能源视野,即煤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且可规模性开发的洁净气体能源。页岩气革命的兴起,引导了中国页岩气产业的起步,也为煤炭工业打开一扇新的视窗,煤系处处有资源,层层皆赋存着非常规天然气能源! 同时,浅部矿产资源的枯竭,必将促使人类的勘查开发活动向深部延展,煤炭乃至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均是如此。能源工业界这一艰辛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历程,拉开了我国以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为主的煤系“三气”共采及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的序幕,本专题由此应运而生。
    近年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加速了我国上述探索活动的进程。我国以解放层开采工艺技术为核心的煤层气抽采“淮南模式”,实质上就是煤系“三气”共采。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多个区块上古生界煤系“三气” 共采工业性试验的成功,直接催生了国家示范工程在此方面的“十三五”立项。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西区块2000m深度井网规模煤层气高产稳产气流的获得以及国内十余年来的探索成果,昭示出我国深部煤层气开发的巨大前景。毫无疑问,前期突破得益于现场大胆尝试与科学技术创新的有机契合,未来发展更依赖于先导性、示范性工程的工艺与技术创新。本专题一方面集中报道了其中的部分重要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展示出有关专家对本领域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我们期望,本专题的出版有助于能源工业界了解我国煤系“三气”共生共探共采及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的进展,启迪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工程科学思维,推动我国煤系“三气”及深部煤层气规模性开发时代的及早到来。

    类别:煤层气 , 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2016年第1期
    42498
    34345
  •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不断向深部发展,深部井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对保障我国深部煤矿安全、高效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煤炭高效回收是提高煤矿效益、煤炭资源回收率及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关键技术。本期前16篇论文是从“深部井巷围岩控制及煤炭高效回收工程科技论坛”提交的论文中,优选出的有代表性论文,研究内容涉及深部与复杂困难巷道、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围岩控制理论及控制技术;深部采场矿压显现特征,采煤工作面煤壁破坏机理与防治;深井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冲击载荷作用下煤岩体破坏特征,深部冲击地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等。希望本期“深部井巷围岩控制及煤炭高效回收工程科技论坛”专题学术论文能够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类别:采矿 , 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2015年第10期
    24670
    12519
  • 煤矿开采的岩石力学问题研究重点是采掘空间围岩控制、地表沉陷控制及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在岩层控制方面,已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分支。从层状矿体开采来讲,岩层控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采场上覆岩层结构形态及其对“支架-围岩”的影响;②开采引起岩体的裂隙及离层分布状态及其对水与瓦斯流动的影响;③岩层移动规律和地表沉陷对建筑物的影响。目前,岩层控制技术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为系统报道岩层控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转化,本刊与“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 组委会合作开展“采矿岩层控制技术” 专题,对岩层运动与控制、倾斜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煤岩动力灾害控制技术、巷道支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报道。在此特别感谢"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组委会在专题组稿、审稿过程中对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对各位专家能在百忙之中积极为本刊撰稿表示衷心感谢。

    类别:采矿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第10期
    6690
    4472
  •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逐渐由浅部向深部发展,相当一部分矿井由浅部的硬岩矿井转型为深部软岩矿井,由于软岩赋存的地质环境复杂且力学性质特殊,使得软岩治理成为长期困扰我国煤炭生产和建设的问题;同时,深部煤炭资源开发引发的岩爆、冲击地压、瓦斯爆炸、突水、高温热害等灾害在我国也时有发生。因此,软岩工程和深部灾害控制技术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为系统报道软岩工程和深部灾害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转化,本刊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分会合作开展“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技术”专题,对软岩巷道大变形和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瓦斯突出、高温热害等灾害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报道。在此特别感谢“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2015年会暨第十四次全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热害冲击地压控制学术大会”组委会在专题组稿、审稿过程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对各位专家能在百忙之中积极撰稿表示衷心感谢。

    类别:安全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第9期
    9982
    7600
今日专家

2017.7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取采矿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19.8...

亮点论文

创新点CO2地质封存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CO2强化页岩气开采(CO2-ESGR)及地质封存一体化技术有望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CO2...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