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统计分析,编辑部整理出2020年刊发的高影响力文章,欢迎大家查看、下载、引用!
《煤田地质与勘探》1973年创刊,月刊(2022年1月起变更),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煤炭地质领域创办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刊物。正常栏目有煤炭地质、矿井地质;煤系气、煤伴生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钻掘工程。热点专题有:数智化云平台在不同能源领域应用;深部煤系气资源开发技术进展;煤矿区地热能资源及开发技术;智能物探;智能钻探;碳中和技术路径与示范工程。
碎软煤层在我国煤矿区分布广泛,具有瓦斯含量高、压力大、渗透率低等特征,在碎软煤层中钻进存在喷孔、塌孔、排渣不畅等问题,导致碎软煤层钻进困难、孔内事故频发,进而影响成孔深度和成孔率,造成瓦斯治理盲区;尤其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碎软煤层瓦斯抽采孔工作量和成孔难度不断增大。针对碎软煤层瓦斯抽采对钻孔施工需求,《煤田地质与勘探》编辑部整理了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涵盖碎软煤层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 气动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完井工艺技术,水力压裂技术与设备等,以促进该研究领域技术进步和同行交流。
专题来自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年第12期,共10篇研究成果。
【编者按】黄河流域分布了我国9个煤炭生产基地,煤炭开采造成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在西部黄土沟壑和风积沙地区,原生生态环境脆弱,而煤矿生产活动对地下和地表的多层次扰动加剧了流域内煤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亟需从多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升生态质量,促进煤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我刊特邀请西安科技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毕银丽担任客座主编,面向我国西部和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评价、遥感监测、修复技术方法等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优选 10 篇高质量论文组建本专题,以期为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系统协同治理构建不同模式,形成整体和系统的矿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专题来自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年第11期,共10篇研究成果。
钻进取心技术与装备是获取煤层瓦斯含量、煤体物性等重要参数的必备手段,取心率与心样原位性质对取心工艺和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煤炭开采向深部和西部转移,地质条件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游离气含量占有一定比例,煤层原位取心与瓦斯含量精准测定成为当下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专题选取密闭取心和绳索取心两种技术及装备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以供同行交流。
地震属性是地震资料的几何学、运动学及统计学特征的一种量度,也是刻画、描述地层结构、岩性以及物性等地质信息的地震特征量。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煤矿采区的构造解释和岩性解释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地震属性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各种机器学习方法的兴起,地震属性成果突显了丰富的地质信息,有利于更准确、多方位地对煤矿采区构造和岩性进行解释。为此,专题成果来自于近年来在《煤田地质与勘探》发表的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以促同行交流。
我国多煤层煤系分布广泛,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成藏具有特殊性,表现为煤层层数多且成组赋存、煤系生烃能力强、沉积旋回与储盖组合频繁交互、气藏组合类型多样、多套压力系统叠置共生、层间非均质性强、资源丰度高等特征,其成藏特点决定了其可观的开发前景和特殊的开发方式,即从煤层组合的角度实施多煤层煤层气合采。为此,《煤田地质与勘探》以近年来发表代表性论文,包括储层评价、有利区优选,井位部署及开发效果分析等,以促进该研究领域技术进步和同行交流。
《煤田地质与勘探》1973年创刊,月刊(2022年1月起变更),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煤炭地质领域创办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炭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刊物。主要栏目有煤炭地质、矿井地质;煤系气、煤伴生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煤田物探、矿井物探;钻掘工程;透明矿井智能探测等。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能源国际合作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