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2022年,《煤炭科学技术》“机电与智能化”研究领域共刊登90余篇论文,涵盖矿山机械装备、矿山供电与通信、矿山装备智能化、智能感知与系统集成、煤矿机器人等方向。为了协助读者了解煤矿智能化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编辑部根据论文的下载、引用等指标,整理了30篇《煤炭科学技术》2022年“机电与智能化”栏目最受关注论文。

    类别:智能化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11606
    42822
  • 钻完井液是满足钻井工程需要的循环流体, 被称为“钻井的血液”,具有携带岩屑、平衡地层 压力、稳定井壁、保护储层、传递水功率、润滑 和冷却钻头等功能。在钻进过程中,钻完井液面临诸多挑战,如处理剂抗温能力不足,钻完井液流变性难于调控,井眼清洁差,容易引起井壁失稳、井下漏失等钻井风险,以及储层损害难以控制。这些问题给钻井工作带 来了诸多困难,同时对钻完井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编辑部现整理出近年刊发的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学习。

    类别:  来源:煤田地质与勘探
    2697
    1181
  • 专题来自于《矿业安全与环保》2023年05期,共8篇研究成果。

    类别:安全  来源:矿业安全与环保
    807
    512
  • 为协助读者矿区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们根据论文的下载、引用等指标,整理了《煤炭科学技术》2022—2023年“矿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专业最受关注论文综合排名Top10。

    类别:环境保护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2103
    3604
  • 专题来自于《中国煤炭》2023年12期,共6篇研究成果。

    类别:智能化  来源:中国煤炭
    851
    555
  • ​2022 年 4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 发布, 《意见》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在能源市场领域, 《意见》 强调, 要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 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 在统筹规划、 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 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 优化交易场所、 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 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 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 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 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 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按照 《意见》 统一部署, 全国统一能源市场的建立, 旨在通过制度规则的建立, 打破能源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打通制约市场大循环中的关键堵点, 促进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 充分开放的全国能源大市场体系。

    类别:社会科学  来源:煤炭经济研究
    780
    417
  • 煤矿供配电是高产高效矿井的动力保障,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至关重要。当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煤矿供电系统迫切需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煤矿供电智能化程度,实现矿井安全、可靠、无人、节能供电。为促进煤矿智能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工矿自动化》编辑部于2023年第10期组织出版“煤矿智能供配电技术”专题。

    类别:智能化 , 工矿自动化  来源:工矿自动化
    543
    205
  • 2022年,《煤炭科学技术》“采矿科学与工程”栏目共刊登论文70余篇,涵盖矿井建设、巷道围岩控制、矿山压力、冲击地压、岩石力学等领域。为了协助读者了解煤矿开采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们根据论文的下载、引用等指标,整理了20篇《煤炭科学技术》2022年“采矿科学与工程”栏目最受关注论文。

    类别:采矿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8202
    29306
  •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从中国海油获悉,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000米地层发现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神府深煤层大气田的发现展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广阔前景,对我国类似盆地资源勘探和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促进鄂尔多斯煤层气领域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煤炭科学技术》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围绕该领域产出的成果。(数据来源:中国知网,2023-10-24)

    类别:地质 , 煤层气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4176
    7328
  • 我国在2020年提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家重大战略。碳中和既是一场系统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能源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生活革命等多维度,而科技支撑是其实现的关键。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并显现出勃勃生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面临诸多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的挑战,如:地球碳循环机制、下一代气候模型、数字孪生地球、新型能源系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核算等。目前,全球范围内,产业界、学术界和公共管理部门就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达成的普遍共识是:大规模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实施节能减耗,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有效提升地球碳汇能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依靠的措施各不相同,据估计,欧洲国家50%的碳减排将依靠节能实现。我国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为主体的化石能源活动,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实现碳中和最根本、最直接的路径;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节能提效、原料替代、工艺优化、循环经济、区域协同等举措,调整转变重点领域高耗能产业结构与高排放生产方式,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实现零碳排放或低碳排放,是我国实现碳中和当前最重要、最经济的路径;倡导低碳消费、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基础、最持久的动力源泉;而提升碳汇能力将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对我国碳中和路径的有益补充。这些碳中和的实施路径都是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将来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国家重大需求和任务牵引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在零碳、低碳、去碳技术及碳监测与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碳中和科技创新能力与示范应用能力。同时,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相关技术的有效性和颠覆性等方面尚面临诸多挑战,不论是零碳的新能源与智慧能源,低碳的节能提效、新工艺和循环经济,去碳的碳捕集利用封存、甲烷利用减排和生态碳汇,还是碳监测与管理等,都亟待展开深度攻关。
    为促进我国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助力突破“双碳”领域卡脖子科技问题,《煤炭学报》编辑部组织策划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题。专题自 2022 年 6 月征稿发布以来,受到了煤炭及其相关行业科技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与鼎力支持,共收到来稿 108 余篇,最终录用刊登 30篇。论文内容涵盖煤炭绿色低碳开发、煤炭能源清洁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修复与碳汇、碳监测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在专题刊出之际,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评审专家认真细致的审阅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衷心感谢《煤炭学报》编辑部在专辑策划、评审与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希望该专题的出版,可为从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启迪,同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为我国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贡献智慧!

    类别:碳中和 , 煤炭学报  来源:煤炭学报
    4338
    2092
今日专家

陶志刚,男,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教授...

亮点论文

煤炭是保障我国能源供给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仍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的重任。我国煤层赋存条件的复杂化导...

今日企业
  • 神州机械注册资金1亿元,形成了以干法选煤新工艺、新装备研发、选...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